我叫绿萍,也叫满江红、红萍,细绿萍。属于满江红科蕨类植物,身体漂浮水面。是优良水生饲料植物和著名绿肥植物。产量特高,品质优良,饲用方便。我只要一亩水面,每天可产百公斤,最多可达400公斤以上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,水面年亩产达20吨以上,最多可达45吨,可喂猪30头或养鸭(鹅)500只。剩余的还可当肥料施田可大大增加农作物产量,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。
随着气温逐渐走高,我等水生植物进入繁殖生长期,人类起动的水生植物整治,尤其对我开展预警监控,确保大江、小河景观水域及各重点水域不见成片水生植物被污染。
我和水葫芦、水草一样,是让河道环境管理部门最头疼的对象之一。我的繁殖生长和气温有很大关系,在每年五、六月份都是我出现的时节。尽管我们看起来如绿丝带一般“漂亮”,在有些人的眼中,却可能给河道带来“污染”。同时,他们还称我是“水中绿魔”,我和水是最要好的朋友,我寄生在水面,水也依赖于我净化自己。萍水相逢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。由于本地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条件好,适合我的繁殖生长,所以在天利水和的情况下,我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。
我不是外来物,我的祖先在这里已生存了几千年,我是在本地河道里繁衍生息,其原因就是你们的河道太适应我生存,加之“合适”的气候,也给我提供了速长的“温床”。古人颂者,成语典故有之:“萍水相逢”(唐·王勃)“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①”、“泛萍浮梗”(唐·徐夤)“酒尽欲终问后期,泛萍浮梗不胜悲②”、“萍踪梗迹”(明·郑若庸)“空挥泪,萍踪梗迹将安寄,此生何济③?”、“萍踪浪影”(明·汤显祖)“恨匆匆,萍踪浪影,风剪了玉芙蓉清④”、“萍水偶逢”(清·纪昀)“然数百年来,相遇如君者,不知凡几人,大都萍水偶逢,烟云倏散⑤”、“欧波萍迹”(清·王士慎)“事在身外,身在世外,欧波萍迹,足寄此生⑥”。可见当时的文人墨客都见过我,加以点赞。
我离不开水,离之,生命休也。但我的兄弟水草(革命草、空肚草…)且前途无量,有的地方将它投入我的地盘,说什么净化水环境,这个问题有待环保专家论证。
据有关资料显示,目前要解决我的问题,一方面要控制工业排放、居民生活污水排放,另一方面要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。人为的打涝是不可取的,治标要治本。
2016.6.8
写于城北街道办事处
注:①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;②唐·徐夤《别》;③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报信》;④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闹殇》;⑤清·纪昀)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;清·王士慎《池北偶谈·谈献二·王公家书》。